一名野戰醫療組長的使命坐標
■張鵬 劉益軍 梅勁健

來之能戰,靠的是底氣;戰之必勝,靠的是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軍聯勤保障改革深化,各級衛勤機構不斷強化戰斗隊意識,大興實戰化訓練之風。
不久前,南部戰區總醫院參與基地化救治演練。圖為民用救護直升機運送重傷員抵達后方。趙建偉攝
穿過彌漫的硝煙,抵達激戰的“前線”。南部戰區總醫院野戰醫療隊分類后送組組長白紅民,帶領分類后送組,快速展開檢傷分類,緊急后送“傷員”。
在嶺南某地開展的這場衛勤演練中,白紅民和戰友們長時間連續奮戰。
“實戰要求越來越嚴,戰斗氛圍越來越濃。參與實戰淬火,才能提升戰場救治能力?!卑准t民是南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2年前他加入野戰醫療隊。如今,走出診療室,走上演訓場,已成為這位人民軍醫的常態。
近年來,該醫院實戰化演訓活動越來越多。他們緊盯戰場從難從嚴設置演訓課目,越是條件艱苦越是敢于摔打錘煉隊伍,著力鍛造“隨時拉得出、上得去、救得下、治得好”的南疆衛勤勁旅。
從東南沿海到西北戈壁,從熱帶叢林到苦寒高原,都留下了他們演訓的足跡。衛勤力量面向戰場轉型升級,白紅民既是參與者,又是見證者。他的使命坐標也是整個野戰醫療團隊的使命坐標,所有的探索都指向同一個目標——保障打贏。
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連日來,南部戰區總醫院的醫護人員精心做好任務部隊伴隨保障、積極投身專業訓練和實戰化演練,苦練戰時保障本領,用戰位上的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醫院保障力建設邁上新臺階。
從保平時到保戰時,跨越的不僅是觀念
對于幾年前的一次比武失利,南部戰區總醫院野戰醫療隊分類后送組組長白紅民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該院選拔出一名奪冠種子選手,參加上級組織的衛勤比武。然而,比賽的結果出人意料:這名熱門選手在眾多險難課目中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卻在自己最拿手的輸液項目上栽了跟頭。
事后復盤,教練員魏革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位選手的操作比較規范,但面對實戰背景,比武裁判員更看重的是單位時間內能否對更多傷員施救。
“這次失利,不是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是輸在缺乏戰場觀念上?!卑准t民說,一次比武帶給全院醫務人員極大震動,大家清醒認識到,“戰場救治就是在和死神搶時間,動作再漂亮,沒搶贏時間都是白費”。
那次比武之后,該醫院掀起了一場戰斗力標準大討論,演訓中的一個個“和平積弊”被揪出——
一次濱海演練,突遇臺風來襲,野戰醫療隊依然按照既定程序組織人員收攏,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盡快疏散;
一支醫療分隊在演訓場上失聯,直到演練結束才知道,他們因為戰術意識不強、戰術基礎薄弱,被“藍軍”俘虜,導致戰救任務失??;
醫院組織演訓,由于傷員的傷口化妝粗陋、不逼真,傷員配合意識不強,導致參訓的醫務人員總是進入不了緊張狀態……
“最嚴重的問題,是回避問題;最有效的行動,是馬上行動?!睘閼鸲?、向戰而行,該院及時成立衛勤訓練中心,組織開展“精武南總”系列群眾性崗位大練兵活動,推動“訓練光榮、精武有功”理念深入人心。
邊訓練邊研究,邊實踐邊修正,衛勤訓練中心成立一年就開發出了一整套訓練教材,并對應每個單項操作,制訂出細致的配套量化評分標準。不久,這套訓練教材被上級作為當年的軍事衛勤訓練成果,在友鄰單位推廣使用。
作為聯勤保障部隊的試點單位,該院衛勤訓練中心還積極發揮“種子”作用,面對臨床科室日常訓練缺場地、缺器材、缺教練的實際困難,為他們購置器材、培養教練,每周定期組織“訓練場開放日”,培養臨床科室實戰意識,提高一線醫務人員戰救技能。
2020年,該院再次組隊參加聯勤保障部隊大比武,勇奪醫療防疫保障隊戰時衛勤保障團隊第一名。
“從保平時到保戰時,跨越的不僅僅是觀念,更是實戰化衛勤能力的提升?!卑准t民說,醫院組織的各項訓練越來越貼近實戰,整個野戰醫療隊的戰救能力也實現了質的提升。
不久前,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中國醫院的手術室內,一場緊張救治正在展開。
這一次,不是演習。
手術臺前,看到外軍傷員血肉模糊的手臂,來自南部戰區總醫院的維和隊員歐陽青異常冷靜。他和戰友們密切配合,從這名外軍傷員的傷口中取出大量彈藥碎片,并成功進行了3次手術。
“這種戰創傷,跟我們在野戰醫療隊的訓練內容極為相似?!睔W陽青說,在維和任務期間,他們還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救治了一名被狼嚴重咬傷的國外民眾。
近年來,在參與維和、搶險救災等多樣化任務過程中,該醫院的衛勤救治能力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驗。
從臨床到戰場,打通實戰化衛勤訓練“最后一公里”
一次演練,該醫院野戰醫療隊機動至集結區域后,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全新的坐標,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到達,并按規定展開。
野戰醫療隊終于按時趕到指定坐標點,剛搭起帳篷,“傷員收治、小分隊前出”等命令便接踵而來。
“各種隨機導調,考驗的是醫療隊的臨機處置能力,體現的是醫療隊平時的訓練成效?!卑准t民感慨地說,在狠抓實戰化訓練、打通從臨床到戰場“最后一公里”方面,該醫院做出了諸多努力——
出臺《聚力推進備戰打仗工作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制度規定,嚴格按綱施訓;
組織醫務人員開展軍事戰創傷救治理論學習和相關研究實踐,顱腦損傷、應激障礙等領域的多個科研課題同步展開;
去年,醫院戰創傷救治中心建成,重點研究戰創傷受傷機制,著力強化傷員快速評估處理轉運、快速檢診、傷情評估處理等能力……
未來戰場,技術是核心能力。
他們明確提出“戰救技能人人過關”的訓練目標。多次參加過演習演訓任務,白紅民深有感觸:“戰場上不可能做到隨時隨地醫護齊備,人人掌握戰救技能,這是新時代軍醫的題中應有之意?!?/p>
“基礎性的備戰準備,要長期堅持、一抓到底,而掌握制勝未來戰場的秘訣,創新則必不可少?!痹撫t院領導說,他們不斷瞄準未來戰場急需,開展了多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訓練。
該醫院在原有野戰醫療所、??剖中g隊和野戰血站的基礎上,新置直升機后送醫療隊、心理衛生救援隊等5個專業分隊,組建新型機動衛勤力量。同時采取輪換制,在保留骨干人才的基礎上,確保人人都參加野戰醫療隊的輪流訓練。
面對新的戰場使命,野戰醫療隊血站站長、輸血醫學科主任周謀帶領團隊,扭住野戰血站采、儲、送關鍵環節,潛心研究符合未來戰場需求的全新保障模式。
“輸血醫學科的戰備任務很重。當戰爭來臨,血液怎么采,如何儲備、運輸,如何建立一套血液供應保障系統?這些都需要投入精力去研究?!敝苤\說,他正帶領團隊,與軍事科學院開展有關課題攻關,抓緊攻克一批未來戰場急救可能面臨的“輸供血”難題。
“我部一名戰士腹部突發劇痛,請立即開通遠程急救網絡給予支援?!?/p>
去年4月,心血管內科主任向定成和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陳育洪,通過5G網絡為駐守某海島的2名戰士成功實施遠程會診,讓危重急傷病員第一時間得到了診斷救治。
未來戰場遠程急救,是一道急需破解的保障難題。該醫院利用醫院胸痛中心搭建的區域協同救治平臺,與部分駐海島部隊建起遠程會診和急救系統。有了這一系統,基層衛生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定期接受專家輔導,基層官兵身在營區就能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
從單純醫療救護到融入體系,實現保障打贏能力質的飛躍
當野戰醫療隊隊員搭乘空軍運輸機直沖云霄,白紅民敏銳地意識到,一個衛勤訓練新時代正迎面而來。
“這次演練,把傷員從前線運往后方,走陸路需要以天計時,如果遇到河海相隔,更耽誤救治?!睓C艙內,隊員們有條不紊地開展傷員搶救,這一幕讓白紅民激動萬分,“空運只需數小時,這就是聯戰聯保的力量!”
讓衛勤力量嵌入聯合作戰體系,催動戰場救治的全面轉型提速。
近年來,該醫院積極爭取與其他軍兵種部隊開展聯合演練的機會,并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2019年,醫院野戰醫療隊轉戰南海之濱,與陸、海軍協同,??凭戎瘟α壳俺鲋淋娕?,展開系列演練,創造了艦上手術救治等“五個首次”;
2020年,他們首次整建制遠程投送野戰血站、??剖中g隊。在空軍配合下,前出至某陌生地域實施演練,填補了多項訓練領域的空白;
去年的一次聯合演練中,他們探索嘗試戰時基地化衛勤保障。演練中,野戰醫療隊探索實施陸空立體聯合后送、基地化收治批量傷員等內容,機動衛勤分隊前出支援保障,打通戰區聯合救治鏈路,真正融入了作戰體系。
“提升傷員救治效率,聯合是必由之路?!痹撫t院領導告訴記者,為了應對未來信息化戰爭可能出現的新型戰救需求,他們一直在倡導“大聯合”理念。
“未來聯合衛勤,不僅要與其他軍兵種部隊加強聯合,也要嘗試與地方救治力量搞好聯合?!卑准t民說。
去年的一場綜合演練,一架地方救護直升機搭載著一名危重傷員,緊急降落在醫院停機坪。與此同時,大批量傷病員也由該院和地方120組成的急救車隊安全接回。
作為參與者,白紅民親眼見證了醫院軍地協作理念的變化。
近年來,醫院還通過征用地方商船執行海上訓練任務,協調地方無人機在演訓作戰區域進行消殺作業等嘗試,創新軍地協作訓練模式,在“大聯合”中錘煉野戰醫療隊的救治能力。
那次,南沙某海島一名漁民突發急癥,他們第一時間派出醫療小分隊,在空中力量支援下,迅速登島實施急救,并及時后送至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爭分奪秒登島馳援,這是人民軍醫初心本真的見證,也是能力轉型的見證?!苯裉斓陌准t民,對衛勤力量的轉型升級,以及野戰醫療隊的戰場救治能力更加充滿信心。
連日來,伴著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喜訊,衛勤演訓場上處處涌動著新的練兵熱潮?!捌綍r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卑准t民說,我們時刻準備著為使命出征、為生命而戰,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扛起新時代軍隊衛勤轉型重任
■萬艷明
時代變遷,戰爭形態日新月異,隨著戰場救治需求更為多元,我軍醫護人員手中的醫藥箱也從昔日的“紅十字醫藥箱”升級為容量更大、內涵更為豐富的“戰場醫藥箱”:直升機醫療救護隊、列車醫療隊等衛勤保障力量大顯身手;野戰單兵搜救系統、單兵急救包、衛生員急救背囊、裝甲救護車等新型救治裝備紛紛亮相?!搬t藥箱”的變遷訴說時代的跨越,隨著保障模式的升級,軍隊衛勤向戰而行、為戰而建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
習主席深刻指出,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保障。衛勤保障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部隊戰斗力的重要基石和后盾。信息化條件下,戰傷類型多樣,升級后的“戰場醫藥箱”元素更加多元化、信息化,必須確立戰的引領、戰的指向、戰的標準,推進從保障理念到衛勤實踐的深度轉型,升級戰場衛勤保障能力,扛起新時代軍隊衛勤轉型重任,以過硬衛勤保障能力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升級戰場衛勤保障能力需要過硬的本領。升級意味著轉型,這是各級軍隊醫療系統和基層一線衛勤保障人員面對的新課題,從保障日常診療到練就戰場救治技能,必須走出以往的“舒適圈”,更多走向實戰,實現戰場意識和戰救技能的轉型提升。積極參與演練,尤其注重與其他軍兵種部隊展開聯演聯訓,在實戰實訓中錘煉戰略戰役兼備的衛勤支援保障能力、全域全維可及的醫學救援能力、特色特勤突出的傷病救治能力。
升級戰場衛勤保障能力需要持續創新?!熬信f方不可療新疾,居夏日不可御冬裘?!眲撔?,永遠是提高戰救技能最有力的“支點”和“杠桿”。隨著我軍使命任務的拓展和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軍隊衛勤保障職能由傷病防治向軍人作業能力提升拓展、保障內容由傳統戰創傷救治向新概念武器生物損傷防治轉變、保障范圍由維護身心健康向全方位提高作戰效能延伸。只有瞄準衛勤保障中的瓶頸想創新、敢創新、會創新,方能實現作戰牽引衛勤、衛勤緊跟作戰,構建起作戰驅動、信息主導、科技支撐、多維立體、時效精確的衛勤保障新模式。
一名衛生連長的轉型“三級跳”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童祖靜 通訊員 何 飛
浙中某演訓場硝煙彌漫,第72集團軍某旅一場實兵對抗演練激戰正酣。
“出擊!”只見一名衛生員低姿匍匐,快速接近“傷員”,一邊觀察戰場態勢,一邊對“傷員”進行檢查,隨后采取“背馱式搬運”將“傷員”挪出交火區……一套動作規范標準,導調員當場對其打出了高分。
這名戰技術過硬的衛生員,就是該旅衛生連班長、一級上士歐陽志剛。
作為該旅衛生連戰傷救護組組長,從一名普通衛生員,成長為擔負門診任務的軍醫,再到兼任戰傷救護組領隊……歐陽志剛實現了軍旅人生的“三級跳”。
2017年在改革調整中,歐陽志剛所在的衛生隊改編為衛生連。他意識到,從過去的后勤保障單位,到全訓建制連隊,作為一支新型作戰保障力量,只有快速融入作戰體系,才能發揮作用效應。
這是一場衛勤戰線的“士兵突擊”?!靶l生員也是戰斗員,既要平時能保障,更要戰時能應戰?!睂W陽志剛來說,改革后的第一次考核就遭遇敗績,令他記憶猶新。那一次,由于戰術技能偏弱,歐陽志剛帶著救護組還未接近傷員,就因未能及時避讓炮火,在中途被“流彈”擊中被判“陣亡”。
“戰場上,子彈不會因你是衛生員就繞道,只有樹立戰場思維,才能上得去、救得了?!背砸粔q長一智!歐陽志剛和隊員們,主動到合成營“拜師”取經,不斷提升戰術素養。他還緊貼部隊任務實際展開伴隨保障,注重融合戰術背景強化戰傷救治能力。
未來戰場,可靠高效的醫療救治,是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歐陽志剛在加強戰技術能力提升的同時,不斷強化知識積累;面對部分新配發戰場救護醫療設備,他主動請戰,到體系醫院、院校進行學習培訓。
不久前,該旅擔負上級一線救治能力建設試點任務,這又是一個全新的考驗。歐陽志剛和戰友們一起立下“軍令狀”: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他將帶頭承擔最難的重傷救治課目,熟練掌握多種應急技能,以優異的成績,向盛會獻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