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防辦
擦亮“千里眼” 練強“順風耳”
■中國國防報特約通訊員 宗光強 王占明
支起天線、背起電臺,不停呼叫……在人手一部手機的信息年代,很多人認為之前戰爭年代的這種通信手段已經過時,但北京市人防辦干部職工從不這么認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后,震區與外界的聯絡一度中斷。北京市人防通信分隊憑借電臺、衛星等通信裝備,與當地人防部門實現互聯互通,將震區災情和搶險救災音頻視頻信息傳送到北京電視臺。
此前一年,在應對北京市“7·21”特大暴雨過程中,人防部門出動20臺次指揮通信車趕赴受災一線,及時將現場圖像傳送至市應急指揮中心。當年12月,延慶區遭遇罕見暴雪天氣,人防部門將重要地段現場信息回傳,為市政府指揮決策提供了重要信息保障。
2020年3月18日,房山、平谷、延慶等區域山林失火,當地人防部門擔負滅火現場通信保障任務,將一線畫面傳送給指揮部……
“從理論上講,無線通信等通信手段可以聯通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被谶@一認知,北京市人防辦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主動與津、冀人防部門以及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人防辦開展聯演聯訓。從2014年至2022年,他們出動近千人次、車輛200多臺次,行程5000多公里,初步形成了關鍵時刻“說上一家話”的能力。
“京津冀人防聯演聯訓是以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為背景的?!北本┦腥朔擂k副主任王瑋介紹,演練中,他們設置各類突發情況、從難從嚴施訓組訓,讓每一臺通信車都成為流動的指揮部。此外,北京市人防辦從全市無線電愛好者中抽組了一支短波電臺志愿者隊伍,每次京津冀人防聯演聯訓,這支隊伍都隨隊訓練,成為人防部門的一支生力軍。
北京市人防辦還按照防空防災一體化的要求,設計和安裝警報器材:全市每個街道、鄉鎮都裝有多功能防空警報器,不僅能夠發放防空警報,而且還能語音播報災情信息。
由于警報器配有預備電源,即便在外界停電斷網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他們對警報器電池更換周期進行專題研究,準確測出各類警報器材的電池使用壽命,據此及時進行更換,確保遇有情況,能夠迅速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