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信息化戰場奮飛
——記西部戰區空軍某團大隊長李陽
■單嘉欣 解放軍報記者 李建文 特約記者 劉海洋
【人物小傳】李陽,西部戰區空軍某團大隊長。他積極探索新型作戰力量實戰實訓路子,先后參加重大演習任務50余次,牽頭完成戰法研究10余套,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飛鷹,命你迅速支援,打擊‘敵’戰車?!闭敿t藍雙方步戰尖兵打得難解難分之時,演練導演部發出指令。一架在空蟄伏偵察的紅方無人機改變航線,隨即向任務空域飛去。
地面方艙內,操控無人機的飛行員緊盯顯示屏上的數據變化,找準時機,一舉擊中目標……
這名飛行員就是西部戰區空軍某團大隊長李陽。
2016年,還是一名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的李陽,面臨改飛新機種。
那時,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戰爭與沖突,正加速推動戰爭形態由機械化向信息化演變,不斷更迭的作戰理念刷新著李陽對戰爭的認知。
“武器裝備智能化、無人化是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之一,無人機一定能在未來戰場上大有作為?!崩铌栆闳簧暾堖h赴西北,加入空軍無人機部隊。
戰機由“帶我飛”變成“代我飛”。這種轉換,給李陽帶來新鮮感的同時,也帶來不小的挑戰。
“駕駛殲擊機人機同時升空,身體能實時感知飛行姿態,‘人機合一’更自如?!崩铌柛嬖V記者,操控無人機需要采用“人工+智能”的控制模式,必須強迫自己“換腦”。
闖“理論關”,李陽把厚厚的專業書籍翻了一遍又一遍,將枯燥的技術參數熟記于心。為了搞清無人機系統原理,他除了學飛行,還學通信、學機務保障……那段時間,追著老飛行員請教、拉著機務保障人員交流,成為李陽的工作常態。
到了實裝模擬訓練階段,李陽經常每天一飛就是好幾個小時,全程緊盯顯示屏數據,進行模擬起降、偵察搜索等課目訓練。
靠著扎實的功底和“一鉆到底”的勁頭,李陽先后主導突破多項技術難題,牽頭完成多套戰法研究,被戰友們稱為“懂理論的飛行員,會飛行的理論家”。
“‘察打一體’是無人機發展方向,看得清、辨得明、打得準、打得快才能制勝未來戰場?!崩铌栒f,這需要多個戰位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2020年,一場戰術演練拉開帷幕。李陽帶領飛行員們連續作戰,根據“敵情”和戰場態勢變化,飛出刁鉆戰術動作和多變航線,很快完成對“敵”前沿及縱深目標的空中偵察,并果斷呼叫火力支援,給“敵”致命一擊。
“遠程、突防、協同等作戰模式,讓無人機成為信息化條件下提升作戰效能的倍增器?!崩铌柛嬖V記者,在一次次緊貼實戰的訓練中,有人和無人相結合的空中作戰力量體系不斷完善,無人機向作戰體系融入的步伐越來越快。
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由海上作戰、無人作戰等模塊組成的32個裝備方隊精彩亮相。展示的裝備中,就有李陽所在部隊列裝的武器裝備。
“強軍路上有我們!”那天,黃沙漫天的西北高原上,正在駐訓的李陽和戰友們邊觀看電視直播邊為受閱裝備喝彩。
“無人機事業給我們提供了實現價值的廣闊平臺,這是機遇也是挑戰?!闭劶拔磥?,李陽自信而堅定,“我們必須只爭朝夕,加大訓練力度,向著信息化戰場奮飛!”